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气象日 | 海洋、气候与我们

生态环保事业部 RUC阳光公益 2022-10-30

3月15日,沙尘暴袭来,黄沙漫漫,“土味”袭人,相信北京的大风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党校人艰难于早上六点起床并接受尘沙的洗礼,早八人在大风中坚定地裹紧外衣,几乎所有人的鼻腔在这一天都接受了“土味”的侵袭,除了体育课人因沙尘暴而不用上课非常快乐。从朋友圈就不难看出,RUCer们的生活都被极大地影响到了。

甚至出现了奥特曼和小怪兽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虽然这样的极端天气不常出现,但气象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持续而深刻的。你知道吗?“气象”其实也有它自己的节日,就是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接下来,让公益菌带着你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吧~


历史溯源



01

让我们先回到19世纪中叶。那时气象学正处发展的重大转型期,伴随着世界性的频繁海陆交往,人们很快意识到由于大气与水热循环存在着无国界的特点,气象学研究必定独木不成林。于是早在1873年,部分具有先见性的气象学家们便建立了国际气象组织(IMO),旨在促进国际间气候信息交换


02

然而进入20世纪,IMO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已无法与气象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最终,在1947年于华盛顿召开的气象局长大会上,《世界气象公约》获得与会各国的一致批准。1950年3月23日,公约起效,世界气象组织(WMO)正式落地,极大地促进了签约国间气象和水文部门的合作,为保障人类安全与福祉作出了特殊贡献。


03

为了纪念这样一个展示着国际合力的重要日子,1960年委员会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鼓励各国围绕年度主题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与重视。

今天正是2021年3月23号,第60个世界气象日,WMO给出的节日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与天气”。


海洋在气候与天气的形成中

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1.吸收太阳能。海洋吸收并储存着大部分抵达地球的太阳能,并以洋流形式携带着热量绕地球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将其中一大部分释放回大气,以此塑造着陆地的热量分布。

2.散发水蒸气。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海洋,尤其是热带地区海水的蒸发形成了大部分的雨云,影响着陆地上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分布。

3.吸收碳排放。海水同时吸收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90%以上由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以海洋暖化为代价推迟着气候的全面变化。

拥有这样强大能力的海洋

又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1.过量吸收热量导致上层海水暖化膨胀+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过量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污染=海水酸化、无氧化

珊瑚礁白化:珊瑚由于高温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与其含有的色素,显露出了骨骼的颜色


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

RUCer们能做些什么呢?


身在北京这六“海”之地,海洋保护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相信读到这里的你能够发现,海洋也是过度碳排放的受害者,在践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也正间接地保护着海洋!

大家一起:

低碳出行,绿色生活;

避免浪费,勤俭节约。

让我们身体力行,一起为缓解海洋与气候条件恶化而努力吧!


往期· 回顾

图源及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珊瑚礁白化/3922560?ivk_sa=1022817p

[2]https://public.wmo.int/en/resources/world-meteorological-day/wmd-2021-the-ocean-our-climate-and-weather

[3]https://public.wmo.int/en/about-us/who-we-are/history-of-wmo


文案 | 陈清媛

排版 | 刘昱

封面 | 朴成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